中国经济智库网

云县茶房乡:探索“13441”工作模式提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效

资讯 用户:雷琳 29297℃

近年来,茶房乡综治中心紧紧围绕“三下降一巩固一提升”的工作目标,探索“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坚持“一个统领”、健全“三个体系”、落实“四单工作”、严把“四个关口”、践行“一套机制”,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前端”,推动诉源治理提质增效。

综治中心成员每周一上午进行矛盾纠纷分类、分等级研判

文雅村诉求受理窗口

坚持“一个统领”。坚持以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为统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印发了《茶房乡综治中心2024年工作要点》,制定出台了《关于攻坚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施意见》,形成以综治中心为统领的“防范在先、调解为要、司法兜底、一网流转”处置体系,形成了“13441”联动工作体系,进一步督促全乡综治中心实战化水平不断提升。

健全“三个体系”。一是健全阵地建设体系。完成群众接待室(设在乡综治办)、矛盾纠纷调处室(设在乡小会议室)、心理咨询暨情绪宣泄室(设在茶房司法所)、计划下步增设监控研判室“四室”一体化建设,搭建纠纷调解、信访维稳、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初步形成“大综治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网格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组织协调,政法各单位牵头主抓、涉及纠纷站所配合联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组织体系,提升综治中心运行体系韧性。综治中心由乡党委政法委员担任主任,综治中心副主任担任综治办主任,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为成员单位,综治办编制2名工作人员,目前全乡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7个,其中乡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6个,全乡人民调解员共132名,整合村“两委”成员,形成“乡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定其责”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信息互通联动体系。立足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平台为宗旨,推动矛盾纠纷联动共治、源头防范、前端化解,探索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积极开展“综治+警情+司法+N”联动共治,充分发挥“警”“司”“行业站所”的优势、“调”的作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多元化解,多措并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信息共享角度,每周一上午九点组织一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例会,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以及上周涉及矛盾纠纷站所参加,汇总三个部门的矛盾纠纷,涉及站所一起参与分析研判,确定本周调处时间和提前做好政策解读的准备,分管领导全程跟进、精心指导、督办落实。

多种形式普法宣传

落实“四单工作”。一是群众“点单”。辖区16个村群众有任何“疑难杂症”,均可通过当面、电话,微信或者跟小组长、村辅警或者村“两委”成员反应等方式完成群众“点单”,全力畅通群众诉求,确保服务“永不掉线”。二是综治中心派单。乡级将统筹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妇联、农业、林业、电力、水务等力量,根据群众诉求,按照诉求由综治中心牵头、站所、涉及纠纷的村组参加分类定时进行调解处理,多部门参加政策解读更全面,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力度。三是村“两委”、网格员、辅警、小组长接单。点单人所在村“两委”、网格员、小组长接单后,及时完成核实处置并做好回复,协调未成功的,将处置情况及时向乡综治中心反馈,再由中心联合涉及站所部门再次调解,处理不了的引导当事人走诉讼程序,对涉法涉诉、长期解决不了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分类稳控。四是台账清单。统筹网格化资源,充分发挥各级调委会信息反馈及时的优势,建立乡、村、组三级联调信息网络,群众“点单”后,村组第一时间做好台账记录、进行分类,分析等级后及时上报。16个村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后及时向乡司法所、综治中心汇报排查化解情况,乡综治中心再进行分级分类整理纠纷的类型,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记录、有台账、有过程、有典型。茶房乡落实“四单工作”以来,依托乡综治中心,2023年至今,共排查矛盾纠纷83件(含婚恋家庭纠纷21件),化解69件,化解率为83.13%,其余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均处于稳控状态。

严把“四个关口”。发挥实体化运行之“效”。一是把好“稳”字关口,每月对重点人员、重点家庭以及有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走访,司法所定期走访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排查出重点人员和特殊家庭,明确人员实行一对一包保稳控,做好思想引导及矛盾化解。2024年以来,开展信访重点群体大走访36余人次,化解难题9个。二是把好“安”字关口,整合村组干部、村辅警,每月开展一次治安巡逻,每周开展1次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的风险隐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进行重点化解稳控。利用赶集日开展反邪教、禁毒、防诈骗等宣传6次。走访信教人员5次,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持续做好实时管控,确保其不召集集体性活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三是把好“治”字关口。每村明确2名群众作为“法律明白人”,负责开展法治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着力打造良好的法治氛围。16个村均依法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群众会,建立健全决策让群众参与、实时让群众监督、成效让群众评议的村务管理机制。安装视频监控点83个,实现重点场所监控全覆盖。四是把好“宣”字关口。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做好法制宣传,突出重点、专群结合、紧贴实际、扛实责任、普治并举,同时借助各类媒体刊播普法稿件51条,在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张贴、刊播宣传标语、公益广告49条次,让普法工作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敬畏法律、珍爱生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普法强基补短板“进机关”“进村组”“进学校”,用情感化群众。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打通普法强基补短板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对村级发放“法律服务机器人”,全乡共发放法律服务机器人16台。力争在群众中形成“有纠纷找调解,有困难找援助”的意识,深入践行公平公正、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不断推动基层司法行政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2023年以来,司法所共代写法律文书43份,接待群众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共188次。

政策解读“面对面”

践行“一套机制”。落实化解矛盾纠纷回访机制。“专责专访”控增量。健全和完善回访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度上,每月对回访情况进行通报,针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方式上,建立服务回访工作台账,采取电话回访、现场走访、微信调查等方式倾听接受调解群众的真实心声,采纳合理建议;内容上,将调解依据的法律是否适格、调解方式、调解结果的评价与建议作为回访的重要内容,并对回访内容记录在册。按照“调解前、调解中、调解后”等不同时段进行全周期管理,对仍然存在矛盾纠纷隐患的纠纷案件,落实专职调解员及时跟踪,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今年以来,我乡管控的23多例重点矛盾纠纷无一例激化。对不适合调解或经多次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案件,明确一名调解员实时进行跟踪关注,引导纠纷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以来,茶房乡无“民转刑”纠纷案件。(供稿:云县茶房乡综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