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月球上培育出的第一片绿叶
2019年1月,一粒棉花的种子,在月球上生根、发芽。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培育出植物,它发生在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的内部。
“第一次”“最”这些字眼,对于中国探月工程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2010年,“嫦娥二号”探测器获取了当时世界上最清晰、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这是“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脚印,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留下足迹。
从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第一次飞临月背拍下月背照片,到2019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第一次真正登陆月背,人类认识月球两幅面孔的努力终于获得突破性的成果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这是世界第一次探月高潮之后时隔44年,人类第一次把月球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是中国月球探测器共同的名字
在古人眼里,月球是一个无法到达的地方,所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既浪漫又大胆。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今天,同样浪漫而大胆的中国探月计划,正在一步步将古代神话变为现实。
短短20年里,中国从技术、能力上、科学上都做好了准备,参与到全世界第二次探月高潮。中国科学家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一些想象力。关于月亮,中国人从不缺乏想象力。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诗人,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想象成第三个朋友。光影和投射,带给诗人的是浪漫,带给科学家是灵感。
一千多年后,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在地球和月背之间,找到了第三个“朋友”。
2018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星,解决了登陆月背的通讯难题。一年以后,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
2024年3月20日,更大、更复杂、寿命更长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4月12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已经为中国探月的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
凌云踏月,逐梦星河
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20周年。20年风雨兼程、步履不停,留下了曲折却隽永的历史印迹。这印迹不只指向一个大工程的繁复,更是中国航天快速成长的书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奋发探索的史记。
2022年4月,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全面展开,后续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
嫦娥六号,前往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嫦娥七号、八号,前往月球南极实施勘测组建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2030年,实现中国载人登月
2045年,推进建设国际月球空间站
……
举头望明月,那里能看到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4集纪录片《中国探月》4月22日至25日19:00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中午12:00央视频上线
《中国探月》英文版4.24中国航天日期间亮相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走向全球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