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个加速”深化职教改革,服务上合区域高质量发展

资讯 用户:贺滨 22432℃

位于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内的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聚力“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的机遇中,加速优化规划建设和目标定位,加速提升产业谋划和专业升级,加速打造人才基地和合作平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扎根地方、融入产业、跨界协同,努力跑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一、加速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的规划建设。

打造高层次会展论坛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学校承办2023年国际珠宝学术年会,由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学校等4家建设单位及65家政企行校,成立了“全国珠宝科技与艺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青岛大学、鲁商教育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山东省学前融合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今年5月将承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24年在华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合经贸示范区管委会为承办单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与学校共同承办留服中心“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品牌活动。届时将组织约50名优秀在华留学生代表到胶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感受上合经贸文化。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好学校作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的平台优势,借助地处上合示范区的地域优势,与国内外艺术院校、行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互访交流组建产教学研团队;组织师生参加国际艺术交流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促进当地非遗项目胶州秧歌、茂腔、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上合之夏”国际化特色文化活动,叫响“上合之夏”文化品牌;积极争取利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育中心和社会艺术考级点的平台优势,在美育活动开展、社会艺术考级等工作方面,将上合元素和优势融入其中;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联合山东在巴基斯坦海外矿产企业,计划共建中国-巴基斯坦“班·墨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海外“班·墨学院”品牌,促进珠宝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助力山东省深度融入“上合”“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服务地方质效,深度融入上合示范区发展格局。学校组建学生俄语志愿服务社团、志愿者队伍,保障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暨 2023上合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合“中国尼泊尔文化交流活动”、上海合作组织友好城市论坛、“上合三会一展”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等区域合作活动。各专业积极参与,在上合控股杯马拉松、上合组织国家跨境运输潜力推介会中提供志愿服务。

信息学院积极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城市在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数据处理等服务贸易领域进行深度交流。面向青岛市、胶州市及上合示范区驻地学校开展了3批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学校三期文化馆拟建设上合手造展厅、中国手造展厅、上合组织国家教育家风采展示等,打造集教学、研学、工坊、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中心,赋能上合示范区商旅文交流发展。

二、加速以区域产业为导向的专业优化升级。

根据产业需求合理布局相关专业。学校积极对接上合示范区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布局专业,重点论证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等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重点领域相关专业,对接青岛市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24 条产业链”,对接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布局专业,主动增设3个新兴紧缺产业相关专业,建立学校专业建设的质量效益、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等新增专业评价的标准链,编制专业调研的政策依据、市场依据、现有办学基础等内容体例,建立院-校两级论证机制,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邀请校外专家进行 3 轮校内论证指导,科学确定拟新增专业。深化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享。

学校优化专业供给机制,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力度,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招生、现代学徒制培养、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以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核心,以申请青岛市 2023 年度第五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契机,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同时具有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为突破口,广泛参与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信息类专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文化艺术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轻工纺织大类专业大类为重点,与优质企业联合组建企业冠名班;以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重点,申请成立上合数智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撑区域产业需求,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与建设模式,扩大高水平专业群的辐射带动影响。结合行业数字化变革增设专业,岗位群数字化素养贯穿专业群人才培养,培育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群、数智商贸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等 6 个专业群,分批遴选、重点打造校级专业群。学校以申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抓手,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和“建设任务”推动专业变革,充分体现高端、智能、绿色、低碳理念,突出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产业升级。

三、加速以和合共赢为平台的人才基地打造。

推进职普融通,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学校积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服务上合、建设上合的助力作用,积极推进职普融通,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职能,为服务青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与胶州职教中心等11所中职学校、10个专业进行“3+2”合作培养,共录取811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临沂大学、青岛开放大学等7所国内外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拓宽学生成长成才渠道。坚持产教融合,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青岛上合控股文旅集团积极对接合作,协助开发了为“上合之珠”量身定做的10余门研学课程,为上合开展研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与山东胧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创业训练营,推进学生创业教育;与青岛兴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课程共建、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青岛宇创凡直播基地、青岛亿阳仟玺文化传媒公司共同为上合示范区相关行业企业开展网络直播专项培训;与山东鑫起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京东物流合作引进电商客户技术服务项目等。学校在课题攻坚、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慈善公益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等领域深化合作,一体推进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教融汇,提升科研赋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学校获批立项纵向课题1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30余项,省人文社科课题立项6项,居全省高职院校前三位;省社科规划课题成功立项,全省仅6所高职院校获批立项。开展横向课题10余项,合同金额超500万元;申请专利20余项,专利转化合同金额约30万元。学校总体科研实力逐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逐步提高。共建1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育1个产教融合示范专业、3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项目,牵头建设1个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建设8个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参加组建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力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同频共振。

(周长润 闫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