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哥,稻苗长得咋样了?李嫂子,家里还缺不缺肥料啊?”暮春清晨,手提水桶、头顶草帽的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杨坊村党支部书记吉永保像往日一样,早早的来到田间地头,与劳作的村民打着招呼,不时弯腰查看稻苗长势,瘦削的脸庞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硬朗。
出生于德安县西大门杨坊村的吉永保,家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自小受家庭影响,立志要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1991年,吉永保满怀报国热情奔赴军营,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退役返乡后,成为村民兵连长。“那段时间,看到家乡田地荒芜,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家里只剩老人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着做点啥。”吉永保说。
吉永保发现,当时吉永保通过与农业等部门沟通,考察市场行情,了解到当时市场对于粮食和棉花需求较大,而村里抛荒现象严重,心想自己作为一名村干部,在家承包田地种粮,既能流转土地给村民带来租金收入,又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乡亲们,心里干劲就更足了,于是下定决心承包60亩地,种植水稻和棉花。
尽管他对种植技术并不精通,但凭着在部队养成的钻研精神,白天积极向农技专家和村里老农请教,晚上阅读专业书籍,弥补技术短板。经过几年摸索,吉永保的事业有了起色。2000年,他承包的田地迎来大丰收,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吉永保的成功让村民看到致富希望,但也有不少人担心种不好、卖不出。经过考察调研,吉永保带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深入田间地头悉心传授农业育苗、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经验。与此同时,他加大对接市场的力度,与粮棉收购商和纺织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开始建立“订单式”种植模式,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村民见状,纷纷开始承包闲置土地。
“吉书记把路蹚开了,我们跟着走准没错!”2019年,深得村民信任的吉永保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吉永保发动村集体以入股经营的方式,积极探索“党建+种粮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村民提供耕、播、浇、收、售一条龙服务。
“我们有啥困难,吉书记可上心了!”村民曹德华告诉笔者,2020年,化肥、种子农资成本上涨,荒地流转困难,吉永保得知后,多次到乡政府沟通协调。没多久,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村委会通过合作社帮助村民把抛荒土地流转出去,并协助种粮大户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的调运,申请种粮补助,确保农资充足。
“家门口也能赚到钱,还能感受到家乡的亲情和温暖,我通过流转村里1000余亩田地,每年能纯收20余万元,日子比在外漂泊舒服多了,这都是吉书记带给我的机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种粮大户廖方志兴奋的说道。
去年春节前后,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陆续返乡,吉永保立马抓住机会,认真收集各种惠农种粮政策,为春耕宣传准备大量精准数据,自己穿上红马夹充当志愿者,通过“大喇叭”、海报、宣传手册等方式,进村入户宣传普及农业优惠政策,引导青年返乡创业致富。
“既要鼓大伙‘口袋’,也要富大伙‘脑袋’。”吉永保在村民议事会上向大家开心说道。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2万元增长至24万元。吉永保一面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一面加大公共事业投入。
近年来,村集体不断投入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余亩,新建大棚64亩,铺设灌溉管道4000余米,修建机耕道3.6公里、文化娱乐广场一个……用村集体收入“反哺”村民,开展敬老、扶困、助学等活动,让村民们物质、精神同“丰收”,2023年,该村还被评为省级无邪教创建示范村。
龙年新春,最令吉永保高兴的是,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杨坊村,看到村道整洁、乡风文明,村中心还成立了集互助养老、生活娱乐于一体的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物质文化生活等设施配套齐全。好几名青年决定留在村里,当好新时代的“新农人”。“生活在咱杨坊村,不比城里人矮三分。”今年的新春茶话会上,村民代表余百强自豪地说道。
“就像在部队一样,一个集体高度团结,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在乡亲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这是我们杨坊村最大的财富。我会保持这颗‘兵’心,继续奔忙在稻田中,跟乡亲们一起将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稻”出来。”展望杨坊村的未来,已经被评为九江市“最美退役军人”的吉永保信心满满。(吴鹏华、郭巧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