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廖创达:28岁青年能手在创新与达标上的“三股劲”

资讯 用户:张宁光 16350℃

廖创达,28岁,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机务段检修车间电上组机车电工、技师。入路7年以来,他以过硬的技术本领,确保了2800余台机车健康上线,并段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相继荣获2021年广铁集团职业技能竞赛全能第三,“广铁技术能手”“广铁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殊荣。2022年2月以来零违章。

他凭借学习上的“专劲”

成为了工友眼里的“百科全书”

“创达是个‘狠人’,在学习上有股专劲,平日里喜欢跟自己‘较真’跟机车‘较劲’,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有他这样的徒弟是我的骄傲。”这是师傅梁芝玮对廖创达的评价。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廖创达自入路当学徒的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以最快的时间“放单”,早日学成出师。

白天廖创达跟着师傅爬车顶、钻地沟、认部件、学原理,跟着师傅一遍一遍干;晚上则研究机车电路图,把线路拆分并默画下来,遇不懂的就记下来,白天再追着师傅问。凭借这个“笨方法”,他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很快就成为了同批学员里的佼佼者,并分别在广州机务段大学生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两次全能“第一”。

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迈实了、踩准了,那就是成长。“虽然我现在取得了点滴成绩,但进单位第一年就瘦了一大圈,现在的一些好习惯都是那时候养成的。”廖创达说道。

近年来,廖创达在段级技能竞赛崭露头角后,被单位推优去参加集团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时,他为自己准备了笔记本和秒表两件“法宝”,遇到难题就记下来,同时掐着秒表训练。通过时间的积累,他操作愈发娴熟,从最初的“一指禅”到“十个手指弹钢琴”,并在广铁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全能第三的佳绩,成为了工友口中“问不倒”“难不住”的“百科全书”。

他凭借工作上的“韧劲”

成为了工友口中的“技术达人

“书上学到的理论跟实干总结的经验相结合,这才是关键。”这是廖创达的学习心得。凭着这股实干的韧劲,廖创达从“学得精”“考得好”迈向了“干得好”,逐步成长为技术能手。

检修一台机车需要做30多道工序、600多项测试、数万根线路的检查,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廖创达眼里,虽然自己是一名机车电工,但从事的却是“机车大夫”的职业,临床经验很重要。

火车头检修空间狭小,几万根电线交织,犹如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而且每根都不能接错。廖创达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中“绣花”。

在今年铁路春整春鉴期间,一台机车出现接触器故障。廖创达得知后,主动请缨,赶赴一线。凭借多年处理故障的经验,他以最快的速度,在几十根藏在机车线槽的电路里,迅速找出短路的线路并做好抢修工作。类似这样的抢修任务还有很多,但廖创达每一次抢修都做到了时效和质量双达标。

“只要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创达总是抢着干、抢着上,为安全生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广州机务段检修车间电上组副工长陈竞达说。2023年,廖创达还被广铁集团党委表彰为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

他凭借创新上的“拼劲”

成为了工友心中的“超级电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廖创达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不忘带动身边年轻人一起学,凭借着一股子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拼劲,他也因此一次次成为了班组新入职工的兼职“小老师”。

“廖师傅在业务传承上是出了名的严厉,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打起了“退堂鼓”,想换个师傅跟,但庆幸我坚持下来了。”徒弟陈奕龙说道。

陈奕龙回想起第一次跟着廖师傅检修作业时的场景,他用一个“囧”字概括了。头戴安全帽、手拿工具、猛吸一口气后,蜷缩着身子钻进直径只有50厘米的机车同步牵引电机观察孔,在狭隘且接近60℃高温的内部空间里“蒸桑拿”;在检修库地沟里扎着马步、弓着腰、侧着身,抬头检查车底部件……。一个半天下来,陈奕龙腰疼得直不起来。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累好烦琐,而且他还假设故障让我去找活并处理,不仅浑身都湿透了,而且双腿都在发抖,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机车质量的安全大堤是靠汗水和责任浇筑出来的。我从最开始的抵触,后面也渐渐变成了主动。”徒弟陈奕龙说。

廖创达凭借着这种身体力行的先行示范和一次次的假设故障以及开展的业务故障类“找茬”游戏,倒逼年轻工友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被动干到主动干。他带出的徒弟都已成为生产骨干,甚至有些还参加了技术攻关、线路改造等相关课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廖创达和小伙伴们先后完成了内燃机车空调控制电路、DF4与DF5型机车应急加载改造,SS8与SS9型机车欠风压报警改造等20余项技术课题攻关,有效提高了机车质量、降低了机车故障发生率,成为班组里人人称赞的“超级电工”,(作者:陶蔚、唐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