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大余县“四轮驱动”扎实有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资讯 用户:张频 23310℃

赣州市大余县紧扣全县统筹、全域提升,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聚焦县乡村一体,落地实施“八个统一”管理,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和运行格局,一体化管理、双向转诊、双向交流、全流程服务“四轮驱动”,扎实有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体化管理,高效统筹

2023年初,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行了先期试点,在新城镇分院、南安镇分院先行先试,下半年全县推广,其余9家乡镇卫生院挂牌成立总医院乡镇分院,出台涵盖人事、财务、药品采购等方面的30余项管理制度,大余县人民医院与县域范围乡镇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实现统一管理,大力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针对机构编制运行情况、人才结构状况精心分析,根据总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构建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中心。按照上级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总医院建设需求等5项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制度,落实人员岗位设置、岗位管理、统一招聘等事项,建立中层干部聘任、人员培训、内部绩效考核及下派专业技术人员等实操程序。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实现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制度。今年年初,总医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名,全面实行“县招乡用、乡聘村用”。

双向转诊, 便民惠民

大余县总医院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的诊疗模式,是落实国家医改政策重要举措。通过同质化培训、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多措并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联动,小病可在分院治疗,对大病患者则实行“双向转诊”,治疗在上级医院,康复回到分院,让老百姓少花钱、少跑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达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阶段性预期目标。

大余县总医院明确了医共体内上转和下转对象及转诊流程及联络员,确保有效衔接,方便群众及时就医。双向转诊渠道的畅通,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依托医共体平台,能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后期护理等服务链,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双向转诊为大医院减了负,也使基层医院增强了服务能力,节约了宝贵的优质医疗资源。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份,大余县医共体内双向转诊400余人,其中各分院上转病人260余人,总医院下转病人140余人。

血透室是一群特殊患者生命的“续航站”,是一项重要“生命”工程。大余县人民医院血透中心新城分区开科以来,充分整合医疗资源,派驻医疗专家及业务骨干下沉到血透中心新城分区。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县级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每天需6点起床,8点前到达血透中心新城分区,实行全年365天24小时不停歇开诊,永不停“析”。同时优化就诊环境,提升就医流程,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守护了肾友的“生命线”。每周接纳患者数量一百余人次,预留备用机位,方便患者有事时灵活调班。全面实施清场管理,两班患者透析治疗过程完全无重叠,避免交叉感染,使透析安全有序进行,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樟斗镇刘阿姨是在血透中心新城分区第一批患者,她说“这里做透析,离家近,原来要凌晨3点起床往医院赶,现在不用早起了,8点钟去就可以了,不用那么折腾了,儿女们可以放心地去上班,再也不用放下工作陪我到县城透析了。原来每周三次透析,每次透析来回路费和一餐午饭也是一笔开销啊,现在好了,我家里负担也减轻了!”

家门口的“续航站”,守护患者“生命线”。让广大透析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医生跑”,打通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双向交流,提升能力

大余县总医院灵活采取技术支持、科室共建和对口帮扶的方式,县总医院组建了11支由30余名中高级职称医疗骨干组成的技术团队对接分院,开展带教查房、专家坐诊、手术,5名骨干医生担任分院执行院长参与医院管理,指导医疗业务工作。大余县人民医院科室对应帮扶各乡镇分院科室,每周安排医师固定到分院坐诊并做好宣传,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同时,遴选分院15名规培医师在总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专科学习,形成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利用牵头医院大余县人民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了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和带动作用。紧密型医共体内统一管理,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大余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科室包干的方式对口帮扶吉村镇分院,推出“推广适宜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为期三个月免费惠民活动,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简、便、效、廉”等特色和优势,提供普通针刺、电针、浮针、小针刀、拔火罐、埋针治疗、火针、艾灸、穴位贴敷等十二种中医适宜技术在吉村镇分院、游仙院区逢圩日开展。活动开展后,收获不少中老年粉丝,一位七十多岁肩痛的老大爷康复科医师接诊后,发现爷爷右臂无法梳头摸背,肩关节活动受限,体验了小针刀、针灸、中频治疗后当即能伸手过肩,轻松很多,不由感慨中医药博大精深,并希望要把技术教给年轻医生,让中医薪火相传。

中医适宜技术下乡,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健康服务,群众就医满足感和获得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基层健康又多了一道有力的保障。

全流程服务,暖心惠民

大余县总医院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上找准突破口,利用影像中心平台、专家定期下基层坐诊、上门为群众服务等方式推动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共享的惠民新局面。

大余县总医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抓手,探索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新城镇分院建立了胸痛救治单元和标准化血液净化室,大幅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完善了县域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在池江分院建立了“120”急救站,大幅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半径。在医疗资源共享上,县总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为基层卫生院安装了影像管理平台,建立了大余县心电网络诊断中心和医疗业务沟通交流群,对各分院开展了技术培训工作,线上远程会诊400余人次,实现了病情判断、专家诊疗、康复休养全流程服务跟进的新格局。

大余县总医院与各分院上下联动,医共体成立以来成功救治了许多急性心梗患者。大余县总医院(大余县人民医院、左拔镇分院)上下联动,成功救治1例高龄、高危急性心梗患者。4月9日08:30,左拔镇分院接诊了一名85岁的张大爷,自诉突发胸痛,心前区压榨感伴大汗2小时。左拔镇分院首诊医生根据其临床症状,立即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将心电图发至大余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联络群。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王旺芳接到群里消息立马回应,线上指导口服“心梗一包药”及转诊注意事项,并启动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心血管介入团队及介入诊疗中心迅速做好接诊和手术准备。张大爷被送达县人民医院后,直接进入介入诊疗中心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手术非常顺利,随即,堵塞的血管恢复畅通,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从张大爷在左拔镇分院就诊到县人民医院手术完成总共用时仅2小时。目前已康复出院。

类似案例有很多。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县总医院与各分院及诊所以医共体建设为枢纽,上下联动,紧密协作,让区域内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成功挽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大余县人民医院作为县总医院龙

头医院,今后将继续以医共体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延伸等方式,扎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余县始终坚持公益导向,对标省、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和评判标准,系统重塑全县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大余县卫健委吴至福、徐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