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发挥余热为社会,感恩情怀献爱心——记孙利

资讯 用户:吴川宜 28036℃

当在西安的书画圈里谈论起,陕西双拥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家孙利先生时,人人都会说他是一个富有情怀的书法家,也是一个喜欢怀旧的收藏家。不错,他是从军营中走来的一位摄影、书法家。十多年军旅生活历练了他的摄影和书法创作。三十余年来,他的摄影和文字书法作品先后刊载于《前卫报》《人民军队报》《空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申城晚报》《陕西日报》《陕西画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阳光报》《基层政工》《西北建设》等报刊和杂志上。

从1988年开始起,孙利先生在刻苦追求摄影创作和研习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笔耕不辍,融古追今,广采博取,潜心翰墨,孜孜以求,丝毫没有停留过探寻摄影和书法艺术创作的脚步。他的人生格言是:一个人一辈子不能没有爱好,只要自己喜欢,就去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用文字书写人生,用镜头记录生活。对 人生美 的追求,对书法的酷爱与执着,是我人生永恒的主题。端起相机,永不封镜,胸如广角,学追长焦,追求艺术,学无止境。

因工作调动需要,孙利先生曾从陕西到武汉,从武汉到济南,从济南到兰州,从兰州到陕西,孙利一路从军路走来,流淌的不止是青春,更是人生生活的一种经历。五枚闪闪发光的三等功奖章,显示着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多年来的成绩,一摞厚厚的剪报册,蕴藏着他的人生历程和多年来付出的辛劳汗水。他在自己的人生格言中写到:我从事军事摄影和艺术摄影创作,珍惜每一次的拍摄,希望为将来留下一串美好的回忆。朴实无华的摄影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像一缕清泉淌过平静的芦苇,一切是那么的安祥,又富有生命的气息。多少热情、惊奇、神往、幻想,多少孤寂、思索、期待、回忆——让一张张真实的面庞定格在方寸相纸中,让短暂的时光留住永恒的岁月,对人生美的追求,是我永恒的主题。用镜头记录生活,用文字书写人生。是我永远的追求。

孙利的书法艺术,在其书法法度的掌控之下,蕴含着自己的独特艺术个性,线条笔墨行云流水,柔中见钢,浑厚有力,独自一体,逐渐形成其个人的一种艺术风格。孙利始终认为,在书法研习的路上,只要笔耕不辍,不断努力才会创作出自己富有灵魂的书法艺术作品。

品读孙利的书法作品,处处都流露着一种真诚的感情,承载着赤忱的情怀。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陕西日报》等全国及省市报刊,如蒲公英一般,在各处留下了红色文化传承的种子。 在孙利的创作工作室里,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带有军旅元素的物品,上面悉数承载着他对军旅生活的一种念想和情结。岁月雕琢了他的轮廓,却压不弯他的脊梁,摄影和书法艺术创作是他永恒追求的目标,是他永远走不尽的一条艺术之路。

几十年来,孙利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利用自己的摄影和书法特长,为开展军地间的双拥工作发挥余热,贡献一份力量。1988年孙利面对党旗,他紧握着右拳举至耳侧,用80个字的入党誓词,全面、系统、科学地概括了党对党员的要求和党员应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坚定了孙利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多年来,孙利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担任陕西双拥书画院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经常带领书画院的书画家们,走乡村、进军营、穿社区、到学校,结合自身经历,将陈旧的时光一再翻新,借助书法与摄影的形式传承于红色基因,弘扬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参加西安社会各种文化公益活动,参与军地间文化交流,宣扬倡议关爱老兵和军烈属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孙利参加捐赠和拍卖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书法作品达上千幅,受到了社会各界赞誉。

在孙利的身上处处体现出来的就是兵色和军魂,他退役不褪色、成功不忘本,孙利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担当和奉献爱心的退役兵人。在他的身上始终保留着一个退役兵人党员的气质、兵人的责任和兵人的使命,处处流淌着永远为党、为民守其职、尽其责的热血与一片激情。

每个人往往在年轻时都会怀揣着天下大势,舍我其谁的豪情,宣讲着道义、信仰,高谈阔论。然而坚持付诸实践者寥寥,在理想与生活这道选择题上,多数人屈从于后者,滞笔如断章叙事。孙利却选择了在风雨中穿行,踏着街巷积水,坚定地向前走。对孙利而言,摄影和书法创作这条路没有尽头,从青春到年迈,矢志不渝。

一个人有理想就会追求,有信念就会坚持,有目标就会去实现。孙利对艺术追求丝毫没有停留过,在不断的创新与刻苦钻研中,努力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继续向前迈进。目前先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21年被中国诗书画家网和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授予全国文艺先锋人物。(孙苛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