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甘肃文县:聚力“六大工程” 共建“文明家园”

资讯 用户:张频 2764℃

仙境文县,人文璀璨;文明精神,赓续传承。

近年来,理论武装坚实有力,全力铸就时代新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不断涌现,示范引领向前;文明创建携手共建,两江八河繁花尽绽;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极具活力且接地气;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持之以恒,稳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全新画卷”齐心绘就,一幅幅文明景致融入生活、跃然眼前;一缕缕文明新风,如和畅春风,吹拂遍整个甘肃文县大地。

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生生不息强劲动力。近年来,甘肃文县始终坚持学习领会文化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议精神,紧盯建设文明甘肃目标,以深入推进凝心铸魂、道德培育、爱心建设、新风塑造、文化浸润、文明创建等“六大工程”为载体,深入落实“六大工程”,有力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步向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得到切实有效提升。

凝心铸魂:凝聚力量之源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扎实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巡学旁听等,特别是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每周开展1次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县级领导开展专题研讨61人次;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及其他县级领导带头讲授专题党课27次,受众达3300多人次;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党(工)委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积极跟进讲授主题教育党课558次,受众达12600多人次。同时,针对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统筹全县宣传力量,采取县级领导带头讲、县委宣讲团示范讲、乡村宣讲团巡回讲、百姓宣讲团普遍讲、创新模式微宣讲等方式,组织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多层次、互动式、面对面开展理论宣讲756场次,受众8.7万余人次。为436个基层党组织分发学习书籍21600余本,组织开展集中学习8787次。成功举办全县理论宣讲大赛,将21名基层理论宣讲员充实进全县理论宣讲队伍,建成“基层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10个,确保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文县走深走实、落地生根,铸就共同精神之魂,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培育:塑造品德之基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文县全面加强“四德”建设,扎实开展道德培育实践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720多场次。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节点,弘扬诚信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等宣传文化阵地,建立“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村社参与”的责任体系,多措并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300多场次。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先进模范走进村社、机关、企业、学校,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热潮。央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小英雄”杜冬冬同学的先进事迹,并入选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建议人选名单。3月29日,许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文县第二中学挂牌成立;4月10日,陇南市“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在大唐碧口水电厂隆重举行,全国劳动模范许伟,省级劳动模范曾廷祥、郭大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岳超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讲述了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此外,选树“最美文县人”85人;推选“新时代甘肃好少年”2人。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命名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实践基地、主题广场、文化长廊等。同时,通过常态长效开展结对关爱、扶危济困、义务献血、一行动一活动等志愿服务,为每个人搭建了道德培育实践平台,推动全社会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爱心建设:传递温暖之光

爱心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情愫、最为高尚的品德、最为隽永的力量。自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文县坚持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积极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结对认亲活动,全县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认亲,全面掌握关爱对象底数、全面理清救助帮扶政策、全面做好机制有效衔接,紧紧围绕扶孤、助残、济困的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感情联络、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等方式,详细了解关爱对象的健康状况、经济收入、住房情况、政策保障等基本情况,实现结对关爱对象诉求有人听、心结有人解、遇事有人管、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权益有人维护,真正把结对结到实处、帮扶帮到点上,用爱心点亮希望,用真情传递温暖。截至目前,全县3022名干部与46户46名孤儿、1431户1487名困难重度残疾人、1545户1595名特困供养对象建立起紧密稳定的帮扶关系,共帮办实事1211件,解决困难989件,落实政策4779件,资助资金380612元。联系交流8206次,联系交流率65.59%,走访探视6473次,走访探视率103.47%。创新“幸福院+幸福食堂”农村养老路径,聚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幸福食堂”10个、幸福互助院7个。整合资源打造爱心阵地,传递温暖与力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基地51个、司机之家4个、劳动者驿站7个、青年之家23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乡镇社工站10个、非遗文化驿站5个,15分钟服务圈不断完善。全面启动“志愿同心·服务同行”学雷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活动2300多场次。紧扣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针对困难群体,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进村户”“爱心妈妈”“迎春花”“童心港湾”“情暖文州”等爱心惠民志愿服务活动1470余场次。

新风塑造:引领风尚之变

大力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印发了《文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关于严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纪律的通知》,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一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卫生评议会)“四约”(家规家约、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小区公约)作用,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通过举行“挚爱永恒”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千人签名”与“五类示范户”表彰、(三弦)土琵琶弹唱民俗文化旧曲赋新词、火煻话文明等活动,引导和鼓励群众自治不良社会现象。倡树文明风尚,2023年选树省市县乡各级最美家庭239户,绿化美化庭院1.6万户。扎实推进川陕甘毗邻地区城乡精神文明共建,签订《川陕甘毗邻地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协议》,加强沟通互鉴和交流合作。

文化浸润:滋养心灵之泉

2023年精准对接群众文化新需求,成功举办了白马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村晚”、琵琶弹唱大奖赛、庆祝妇女节文艺汇演、怡墨女子书画展、健身操舞展演、凡昌桃花节、全民阅读暨经典诵读、“爱国歌曲大家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唱响文县 飞歌白马”歌曲大奖赛、“生态文县 绿色崛起”征文活动等活动。2024年圆满完成“诗意甘肃·陇南春晓”文旅诗会暨“春意文州·风情白马”文化旅游活动志愿服务,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关于文县稿件1490多条,发布各类短视频3500余条,浏览播放量超4亿次。同时,成功举行了甲辰上巳雅集暨送书画进景区进农村活动、“4·23 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5·18文县馆藏文物图片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5.19中国旅游日”宣传、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群众广场舞展演、“金徽杯”篮球排球比赛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聚力打造“理响文州”“文艺+宣讲”“红领巾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培育“唱响文县·飞歌白马”“爱国歌曲大家唱”“非遗文化驿站”“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村晚”“村BA”和“村超”等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通过打造多元化、多样化的活动舞台、文化品牌等载体,充分发挥引导群众作用,从受众变为主角,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明创建:打造美好之家

建设文明小城,打造幸福之家。围绕巩固省级文明县创建成果,文县坚持把文明创建融入各项工作细节,加快“一城三区”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加强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改造暨品质提升工作,建成口袋公园3个(在建2个)、城市图书角6个,在城区重点部位建成文明实践长廊2个、布置固定标语81处,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清理广告2042处、垃圾5691余处,清运建筑垃圾14吨,拆除广告牌52个,整治店外经营226家,高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215公里,栽植大量树木花卉4.8万余株,围绕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万场次。按照“一心三组团”布局,不断擦亮白马民俗、碧口古镇、天池风光三大文化旅游名片,积极推进天池5A级景区创建;成功创建文县白马民俗风情旅游景区和碧口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玉垒乡冉家村旅游景区和尚德镇尹家坝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持续推进白马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融入“智慧旅游”元素,提升“一廊十区”品质,实施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生态体验项目,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推进碧口古镇打造提升,打通石龙沟流域旅游环线,加快文旅康养示范村建设,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同时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推进文县白马盛典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繁荣文化产业和文艺事业发展;持续加强对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的动态管理,坚决杜绝“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通过文明创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提升,文明之风浸润人心,文明之花在文州大地越开越艳,文明之步在文州大地行稳致远,切实惠及了全县人民群众,有效增强提升了老百姓满意度、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肃文县融媒体中心:刘玉玺 朱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