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西兰花之乡的江苏省响水县位于北纬34°,东临黄海,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土壤质地黏重,呈弱碱性,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是全国春夏和秋冬之交最佳的西兰花生产地,常年种植优质西兰花10万亩,已形成从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到冷藏保鲜、速冻加工、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13亿元,规模种植主体达275家,带动4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成为响水现代绿色农业的航母产业。
种植规模化,跃居全国第一
响水县依靠独特的自然禀赋,精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对数十个零散品种进行整合,遴选出喜临门、寒秀、艳阳等9个主力品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通过江苏省响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外招龙头企业、内引农户参与,市场迅速打开,随着上海种业集团源怡种苗公司、浙江银河集团、盐城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育苗中心、新品种试验展示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园区服务平台进驻,高标准示范推广基地建立……西兰花越开越艳,年产量13.5万吨、产值超13亿元,带动全县近10%的群众增收致富,种植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管理智能化,注入科技营养
西兰花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速度快、精度高、出苗率达95%以上,育好的西兰花苗搭乘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移栽机,按照程序设定的路径、选定种植的位置,被整齐定植在一望无际的大田里。通过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监管,应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响水西兰花一张图,对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EC值,对田间地头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病虫害管理也全部采用防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响水西兰花已实现从育苗、定植、施肥到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其模式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推广典型案例。
经营品牌化,长出增值芽
响水县引进万银、备得福等8家蔬菜精深加工企业,以西兰花茎叶为原料,加工成西兰花脆片、腌制品等休闲食品,年可解决12万吨西兰花茎叶变废为宝,拉长产业链。一业兴,百业旺,以西兰花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响水县先后建成宝青、万银、旭泰等20多座冷库,单次冷藏能力达3万吨,保鲜能力最长可达70天,西兰花可实现错峰销售,并带动下游制冰、泡沫箱、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产业科研化,抓硬核技术
响水已经和长三角地区4家农业科学院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响水)西兰花产业研究院,还与2个国家级、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完成响水西兰花产业经济报告,为响水西兰花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依托省农科院对西兰花尾菜的饲料化应用与堆肥、土壤连作障碍与植保等技术开展研究,帮助引进高效率植保机械,推进夏季晒垡与冬季冻垡等,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一系列后续处理及种植问题,从种苗到移栽,从管理到采收,从储运到销售,西兰花运用完善的科技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链条。
种业创新化,破卡脖子难题
西兰花是我国蔬菜中自主品种比例最低的,90%以上用的是国外品种,西兰花种子供给长期被日本、欧洲等地的种业公司垄断,广大西兰花种植户曾陷入种贵无种的尴尬境地。针对响水西兰花产业全产业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经几届县科技镇长团与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农科院合作,加强品种选育与试验筛选,每年为响水引进40余个西兰花新品种试验示范,已成功筛选青城5544(天津农科院选育)、浙青70(浙江农科院选育)、台绿6号(台州农科院选育)等国产品种在响水推广应用,国产品种使用面积由不足5%提高到18%以上,逐步突破品种完全依赖国外的卡脖子问题。
响水县用全产业链思维引领发展,西兰花产业上下游环环相扣,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全县西兰花产业年总产值已经突破13亿元,规模种植主体达275家,带动4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一颗西兰花,成为响水县乡村振兴的致富花,正向着现代化目标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