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弘扬郑和大航海时代的零碳精神,推动绿色航运蓄势前行

资讯 用户:贺滨 28278℃

中国是航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国际贸易中,有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因此,对中国而言,海洋是资源宝库,也是战略要地,推进海洋强国绿色航运任重道远。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这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法定节日。为弘扬郑和精神,传承航海文化,江苏郑和研究会与郑和国际有限公司等相关公司将以中国航海日活动为契机,于7月11日在南京举办(2024)首届郑和文化艺术节暨南京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隆重推出蓝色海洋绿色航运低碳论坛等诸多活动,为打造零碳航运示范建言献策,推动航运绿色发展。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开始,由此揭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体现了中华民族向海而兴的精神。江苏作为中国古代海上、陆上交通十字路口,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贡献巨大。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拥有多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上加速驰骋,此次活动将让参会者在江苏近距离感受中国蓬勃发展的绿色脉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绿色低碳领域的务实合作。

中国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赵志刚教授认为,郑和大航海向世界展示了开放的中华文明;同时也给西方带去了东方文明,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为弘扬郑和下西洋的海丝精神,紧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步伐,特举办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将重点围绕文化搭台产业唱戏,郑和大航海时代依托我国领先世界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在完全零碳的基础上依靠大海季风畅行于海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超凡智慧与勤劳精神。

据本次活动的承办方郑和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泽介绍,首届郑和文化艺术节以拓展海丝合作 共享发展机遇为主题,与中国航海日的节庆相呼应,将南京海丝博览会打造成与郑和文化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合作交流、投资贸易的重要平台。

李明泽认为,企业办会体现的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具体战略规划。郑和文化深远影响世界航运业,一方面是建立全球船舶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是打造全球航运碳汇市场。目前世界航海与全球船舶交易,2021年全球二手船舶交易创历史记录,国际交易船舶1898艘,成交额460亿美金。国内成交6000艘以上,交易额260亿左右,环比上一年度增加30%,全球商船交易创历史记录。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船舶交易额超5000亿人民币以上,中国船舶交易每年约600亿人民币以上。南京依托雄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及船舶资源,郑和国际贸易公司积极响应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国家级江北新区中国自贸区(江苏)南京片区独有的商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全球船舶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打造郑和国际船舶数字化交易平台。

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在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各国签署了一项协议,要求到2050年左右航运业排放量达到净零。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引入世界上首个全球排放税。国际海事组织举行了最新一轮谈判,讨论如何推进占全球碳排放量约3%的航运业的气候监管。修订后的政策得到了175个国家的支持,目标是到2030年将航运排放量减少30%,到2040年减少至少70%,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国际海事组织同意在2025年实施某种形式的排放价格,寻求帮助缩小化石燃料和绿色能源之间的价格差距,并利用产生的收入为公平过渡提供资金。

相关资料也显示,2024年5月30日,中国国务院颁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为此,李明泽强调,借鉴郑和文化在全球航运界的影响力,郑和国际贸易公司将致力于推动航运碳汇项目,提出蓝色海洋、绿色航运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弘扬郑和大航海时代的零碳精神,依托现代低碳科技手段,为全球的船舶运营商、港口、政府监管机构和环保组织提供高效、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和追踪服务,以推动绿色航运发展。(陶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