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浪潮,东营职业学院把三教改革作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赋能教师、升级教材、激活教法,着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整体素养,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东营职业学院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推进优秀新教师—合格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大师名师五阶梯成长体系,落实一师一方案,打通了教师成长通道。建立健全专业群教师专业标准,与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根据专长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引进具有企业一线生产经验的硕博士,聘请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齐鲁工匠、技术能手等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推动兼职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建设,与专任教师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和技术攻关,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定期聘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到校培训教师;鼓励广大教师走出去,到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研修,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一师一优课工作,积极参加国家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聘用院士、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影响的带头人,带领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成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是完善教材建设机制开发优质立体化教材
完善教材建设机制,校企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适应化工专业课和实践课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所有教材原则上每3年大修改调整一次、每年小修改调整一次。通过工作推进,开发了系列新型优质模块化教材。根据专业岗位能力发展要求,适时融入国际新执业标准与规范进行课程整合,对接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实现专业教材立体化与可视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开展国际教材建设,将澳大利亚TAFE 课程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落地,与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境外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教材。开发建设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
三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
推进课堂革命,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力开发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利用智慧职教、职教云和MOOC学院等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实施双导师、双课堂授课,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工学交替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对化工工艺的运行、操作、控制、典型案例等实施仿真教学,让虚拟生产走进课堂,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接受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学习,培养大规模化工类蓝领工匠;完善学校教学数据中心,畅通共享平台功能,大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各专业教学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打破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专业班级组织结构的界限,建成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打通,校内校外结合的无界化课堂,实现学生泛在学习、个性学习,推动课堂革命。(东营职业学院 崔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