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藏在公益“慢火车”里的“民生”底色

资讯 用户:刘慕骏 654℃

新疆乌鲁木齐到北京,2800多公里,坐火车直达最快30小时12分钟就能到;而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到乌鲁木齐,1960公里,有一趟火车却要走32小时55分钟。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3年来,“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会穿越这里,这是在新疆开行的一趟公益慢火车,被沿线群众亲切地称为“小慢”,同时也是沿线群众致富的“快车”。(《人民日报》海外版)

“慢火车”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在这个“快”时代里享受“慢”节奏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其实,公益“慢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慢火车”仍然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运行,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慢火车”,承载着铁路对山区群众的关爱。作为公益性非盈利列车,公益“慢火车”不仅具有票价低、停站多等特点,还根据沿途百姓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延伸服务功能。例如,有的地区对“慢火车”的行李车进行了改造,专门设置了家禽牲口的车厢;有的拆除了车厢内靠边的座椅,方便百姓堆放货物;有的甚至将集市搬到了车上,让百姓乘坐火车就能完成购物等日常需求。这些举措不仅让人们在出行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和关爱,也让“慢火车”成了深受百姓喜爱的“公交车”“赶集车”“致富车”。

公益“慢火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益“慢火车”架起了偏远地区与城市间的桥梁和纽带,满足了沿途百姓出行、赶集、务工、求学、就医等出行需求。在车上,人们可以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了出行体验,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一些地区的“慢火车”还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让当地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悠悠慢火车,浓浓为民情。如果说飞驰的高铁代表着“中国速度”,那么站站停靠、票价亲民的公益“慢火车”则传递着“中国温度”,更彰显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一列列穿山越岭、“低调”前行的“慢火车”,承载的不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铁路部门“以人为本”的不变初心和为民情怀。

相信铁路部门会不断创新发展,陆续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公益性服务新举措,用优质贴心的服务稳稳托起山区百姓的幸福,不断擦亮中国“铁”名片的民生底色,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贡献“铁力量”,展现“铁担当”。(上海铁路局 施佳彬、陶思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