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精准打击职业闭店人,要用好企查查等大数据工具

资讯 用户:张频 5327℃

近年来,诸多健身中心、美发沙龙、教育培训等机构在消费者购买会员卡并预付费用后,出现了商家潜逃、停业、歇业等现象,引发了众多消费争议。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此类事件似乎与“职业闭店人”的活动有所关联。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那些专门协助经营不善的公司制定关店、撤离计划,并负责处理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特定群体。这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善后工作,对消费纠纷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详加审视,“职业闭店人”主要以收取“债务”提成作为其盈利模式。其操作流程包括更换“逃逸商家”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随后将“逃逸商家”的全部业务转移至“新法人”,由“新法人”负责后续的维权、退款等事宜,而“逃逸商家”则得以脱身。

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风险预警前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面对市场乱象,消费者虽然能事后维权,但时间成本较高,如何做到风险预警前置,保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以企查查为代表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工具,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运用企业信用大数据工具,三步防坑避险

第一步:查企业背景

在决定预付费前,消费者可以先在企查查等平台搜索企业名称,查看其工商注册信息。

1.看经验:注册时间越早,经验越丰富,有成熟的业务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大,公司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强,而新成立的公司相对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差一些。

2.看地址:若商家实际所在的地址与其对外宣称的地址不一致,又或与其经营执照上的地址不一致,则该公司就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3.看业务:当商家属于教培、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行业,需要特别注意该企业是否有经验资质,是否从事其法定经营范围之外的业务。

4.看现状:存续、在业、吊销、注销、迁入、迁出、停业、清算是企业的八种经营状态。存续或在业,是企业处于正常运营中;如果显示为其他经营状态则表示企业的运营已经出现了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止损。

第二步:看经营状况与法律诉讼

进一步用企查查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有异常经营记录,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判断企业经营稳定性的参考。法律诉讼记录是了解企业信誉的重要窗口。如果企业涉及多起消费者维权诉讼,那么消费者就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进行预付费消费。

1.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案件比较多,说明商家在履约能力上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消费者应加倍谨慎,尤其要关注合同细节、违约条款。

2.是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这是十分明确的信用风险。

3.是否存在大量劳动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纠纷,均意味着该商家可能习惯性违约,或存在较大的资金链风险甚至濒临破产。

4.是否出现在司法拍卖名单,则意味着该商家存在明确的债务纠纷,且无力偿还,只能通过拍卖资产的方式偿还债权人款项。这是十分明确的风险信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步:一键关注商家动态,发现苗头及时止损

在相关权益消费完毕前,消费者可以通过企查查关注商家公司动态,发现苗头及时止损。一旦遭遇上述情况,应第一时间查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咨询有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审慎选择维权途径,不盲目维权。

今年7月,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首个配套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针对商家“失联跑路”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若决定停业或迁移服务场所,必须提前通知消费者,并在经营场所、网站、网店首页等显著位置提前30天公告其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这些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