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共好生活:数字化驱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商业模式 陈汇森与“共好生活”的共赢革命

资讯 来源:晨报之声 39397℃

共好生活:数字化驱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商业模式

陈汇森与“共好生活”的共赢革命

传统电商平台垄断流量、高昂获客成本让商家不堪重负,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真实优惠。一家名为“共好生活”的平台正在用绿色积分模式打破这一僵局。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消费即投资’的生态系统。”共好生活创始人陈汇森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平台的核心理念。这位年轻的总经理身上散发着沉稳与热情并存的气质,他的愿景是打造一个让消费者、商家和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新生态。

打破传统,何为“共好”新模式?

在电商平台垄断流量、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商家和消费者都备受挤压。陈汇森指出,共好生活与传统电商有本质区别。

与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共好生活不是简单地促成交易,而是创建一个让消费者、商家和平台多方共赢的价值循环。其核心思想是把商家用于打折、投广告的“营销成本”,通过绿色积分形式,转化为给消费者的“消费补贴”。通过整合线上商城、线下商超和异业联盟,构建了“万店联盟·AI智能营销·消费补贴”三位一体的全新商业生态系统。

消费即投资,积分如何变资产?

“消费即投资”是共好生活提出的新颖概念,陈汇森详细解释了这一模式的运作机制。

消费者在入驻平台的商家处消费后,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绿色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未来消费,甚至可以逐步释放为消费券,实现跨店核销。

陈汇森举例说明:“比如您在一家餐厅消费100元,商家设定了20%的让利补贴,消费后,您不仅能享受美食,还能获得价值20元的绿色积分。这种积分不是一次性的抵用券,而是一种会增值的资产。”

这20个绿色积分会通过平台的AI算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例如分为40期)逐步释放。经过AI算法的动态调控和价值跃升,这20个积分最终可能变成数倍价值的消费券,最高可达5倍。

这意味着当初的消费,有一大部分甚至全部,都以补贴的形式返还给消费者,最高可享免单。释放的消费券不仅可以在这家餐厅用,还可以在联盟内所有商家通用。

破解痛点,商家为何愿意加入?

陈汇森指出共好生活模式精准解决了传统电商平台的三大痛点。首先是寡头垄断问题——商家通过“让利”加入一个更大的价值生态,跳出了价格战陷阱。

其次是流量成本高——平台通过异业联盟让商家共享流量,降低了获客成本。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共好生活打破了数据垄断,通过积分和消费券机制,将消费者、商家和平台服务商的利益绑定,形成生态闭环。

对商家来说,让利即营销。商家自定义3%-20%的让利比例,这个“让利”不是白白亏损,而是将营销预算精准地投入到了每一个到店消费的顾客身上,把他们转化为平台的长期用户。

相比广撒网式的广告投放,这种方式的转化率和性价比极高。平台通过AI智能锁客系统,分析消费数据,为商家描绘出清晰的用户画像,提升消费者的复购率。

多元收益,跨界管道打破天花板

陈汇森认为商家自定义3%-20%的让利比例,这个让利实际上是一种精准营销投入,把到店顾客转化为平台的长期用户。通过3%-20%的让利比例置换全域流量资源,同时可获得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最高5倍消费券。

最具有颠覆性的是跨界管道收益——商家A推荐的顾客,未来在联盟内任何其他商家消费,A商家都能永久获得该顾客产生积分的5%作为奖励。

这意味着商家的收入不再局限于自己店里的营业额,真正打破了实体店的经营天花板。

时代机遇,轻资产创业新路径

对于拥有商家资源的项目方,接入共好生活意味着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思考如何提升单店利润,到如何整合本地商家资源,构建自己的“万店联盟”,通过跨界管道收益实现指数级增长。

同时,这也是一种低成本、轻资产创业路径。相比于传统的连锁加盟或开新店,成为共好生活的区域服务商或市场专员,无疑是一种更轻、更灵活的创业方式。无需承担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而是通过赋能本地商家、服务好用户来创造价值并获取回报。

共好生态,迈向价值共享新时代

陈汇森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价值共享的时代。共好生活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是一种新商业文明的探索。

未来的商业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共赢的、可持续的。共好生活通过跨领域合作,不断拓展积分使用场景,构建一个消费者、商家、平台和谐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

通过绿色积分体系,我们让每一次消费都产生长期价值,让商业回归本质——创造真实价值,共享成长红利。我们也积极响应《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将积分体系融入消费场景。

陈汇森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这个共好生态,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在数字化驱动的新商业时代,共好生活正在探索一条让消费变为投资、让商家共享成长红利的新路径。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共好生活:数字化驱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商业模式 陈汇森与“共好生活”的共赢革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