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智库网

宁波象山:海洋运动激活消费新场景 打造体旅融合新名片

资讯 来源:晨报之声 39059℃

这段时间,宁波象山的海岸线格外热闹。滩涂运动会、青少年帆船冠军赛、家庭帆船赛等十余项赛事接连登场,形成一股强劲的“赛事集群效应”。这些活动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从“海洋资源”到“经济增量”的转化通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6%。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中,象山正凭借其独特的海洋资源,以海洋运动促进大消费,敲开“千亿县”阵营大门。

象山的目标明确: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留量”。“我们要让海洋运动成为象山的新名片,”象山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就像提到滑雪想到崇礼,提到冲浪想到万宁,未来一说到帆船、滩涂运动,大家第一个就想到象山。

赛事“引流” 体验“增值”

“跟着赛事去旅行”已从一时风潮升级为文旅产业的新模式,持续为市场注入活力。

政策引领为体旅融合按下“加速键”。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及“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一系列举措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商业深度融合,逐步构建“以赛促消费、以赛促融合”的新格局。

作为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山、海、港、滩、涂、岛资源的城市,象山瞄准“海洋资源+体育运动”的融合赛道,营造海洋运动新场景、打造旅游新热点,走出了一条“体旅互促、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专业赛事令人心潮澎湃,休闲运动则让人身心放松。在象山松兰山旅游度假区,两者皆可实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海洋赛事成为象山最亮的“流量引擎”。第十一届梅沙杯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总决赛在此举行,吸引了全国39支队伍、349名选手参赛,更带动超过300名家长和教练同行。

李晨一家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孩子参加帆船赛,全家在海边尽情游玩。“本来只是来比赛,没想到处处是‘赛场’,每个人都能找到乐子。”他们特意多住了两晚,消费超过3000元。

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是“赛事+旅行”模式的典型受益者。2025年国庆期间,这里接待游客17.8万人次,酒店平均出租率达8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从一场赛事到一次停留,从一名选手到一个家庭,象山实现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转换,更是价值上的升级——从“赛事经济”迈向“体验经济”。

资源“出圈” 运动“破界”

“滑起来比看起来刺激多了,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在象山西海岸的滩涂上亲身体验“泥马”滑行后,不少游客大呼过瘾。这片滩涂,已成为运动与欢笑交织的新型赛场。

9月21日,2025年宁波市滨海休闲运动会(象山站)——滩涂户外运动挑战赛在此启幕,约500名运动爱好者齐聚,在泥滩上展开一场力量、技巧与快乐的较量。

特色项目“滩涂速滑”使用的正是当地渔民传统的赶海工具——“泥马”。选手单脚立于板上,另一脚在泥滩中发力蹬动,既考验平衡,也需爆发力。

这一幕是象山体旅融合的生动缩影——将渔民的日常劳作场景,巧妙转化为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象山正尝试构建完整的体旅融合场景体系,让吸引力持续且可延伸。

布局已在全域展开:松兰山区域主打帆船、沙滩排球、铁人三项;蟹钳港谋划皮划艇、赛艇、桨板、龙舟;北面斑斓海岸发展海岸马拉松、骑行赛事;灵岩山等山体则开展攀岩、徒步、登山。

对任何城市而言,单一赛事的轰动效应总会随时间消退。唯有不断创造新场景,才能保持体旅融合的热度。放眼全国,越来越多地区通过孵化赛事IP、再造场景,努力把短暂的“赛事热点”变成长期的“产业赛道”,把过路“流量”转为真实“留量”。

贵州是一个范例。当地持续打磨“村字号”对象山而言,宝贵的亚运遗产是独特优势。亚帆中心拥有140平方公里的游艇巡航海域,其中109个泊位可合法开展赛事补给、泊位出租等业务。这里已连续举办几十场海上运动赛事。

如今,象山不再满足于做赛事的“举办地”,更立志成为海洋运动生活的“倡导者”——独特的海洋运动,或许正是“流量”变“留量”、“赛事”变“生活”的最佳诠释。

体育“种草” 消费“开花”

在宁波城区工作的李彤是海洋运动的忠实粉丝。她多次驱车前往东旦时尚运动海滩,踏浪前行,在海风与涛声中划出潇洒弧线——这片海滩已成为年轻人体验亲水运动的潮流地标。

像东旦时尚运动沙滩这样的体育休闲场景,正成为假日消费的“黄金赛道”。热门运动不仅自带流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体育魅力,也带动城市形象与关联产业“双提升”。体育经济,已成为一笔多方共赢的“好生意”。

数据印证了其强劲带动效应: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直接拉动交通、旅游、零售等关联产业增收7.8元,展现出显著的乘数效应。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与赛事,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7万亿元。

随着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体育小白”正转变为“体育人口”。他们不仅是运动的参与者,也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力量。

今年象山马拉松便是一个例证:县外选手占比高达70%,其中省外选手占比达30%,人均停留2.5天,直接带动文旅消费超5200万元。赛事带来的短期人流,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在体育运动的细分赛道中,亲水运动增长尤为显著。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我国冲浪、桨板项目消费人群已超100万,整体消费规模突破10亿元。

今年,象山力争GDP超千亿元,水上运动消费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砝码。该县已有清晰路径:依托海域资源构建多层次水上运动产品体系,增强海洋运动服务供给,推动“大众—中端—高端”消费协同发展,并积极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经济”不止于一时热闹,更推动城市功能实现“柔性升级”。只有在满足群众需求、推动业态创新、发展新兴场景、优化发展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新颖多样的体育消费模式,才能进一步点燃体育消费热情,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应磊)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宁波象山:海洋运动激活消费新场景 打造体旅融合新名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